前言:国内的银行都是有食堂的,食堂模式要不就是自建或外包,但菜单一直由行领导决定。而海外的银行大多数都是叫外卖的,而且为了迎合不同员工的口味,外卖的形式是预制半成品。国内银行会走上吃外卖的道路吗,还是会因为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而放弃?
1.银行IT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口
1.1.架构上,分布式和中台化齐头并进
传统架构下银行IT建设面临内外两大困局,转型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外,互联网公司跨界竞争,在移动支付、借贷服务等领域占据流量入口,银行渠道建设困难,零售业务被大量蚕食。且因此出现的生态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催生了海量用户、海量数据和高并发的业务场景,而集中式架构的核心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单体应用,升级迭代复杂,难以应对互联网时代业务快速创新的需求。对内,银行按部门、按业务条线等维度划分各个IT系统,各系统相对独立,导致了“竖井式”开发、烟囱林立等问题。在人员组织上也是按部门管理,部门间有严重的权责壁垒,跨部门、跨系统提供组合服务较为困难。针对两大困局,银行分别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向进行架构升级。
1.1.1.集中式硬件架构向分布式过渡
纵观我国银行IT四十年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分散式架构,集中式架构,再到分布式+集中式双核架构的三次变迁。20 世纪 80 年代,银行开始引入主机系统,此时构建的业务系统高度分散,效率极低。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业务系统,彼此业务无法联通,一笔跨地区汇款需要多级清算,流程如下:一个城市的网点——市分行——省分行——总行——目标地省分行——市分行——网点,而现在是实时转账、零级清算、秒级到账。90 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网络的发展,银行对数据集中的需求愈发强烈,大集中架构拉开帷幕。2010年左右,分布式架构渐渐进入主流视野,集中与分布式融合的架构成为我国银行IT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IBM大型机的集中式系统仍是主流,但劣势渐显。集中式架构是将所需的数据集中于一台或多台主计算机组成的中心节点中,共享同一套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提升单台服务器的性能来满足业务不断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采用“IOE”等海外厂商掌控的集中式架构,该架构基于IBM大型机构建,具有集中、专有、封闭的特点,银行每年还需为此投入高昂的运维费用,结构僵化且性价比低。
分布式架构的业务处理分散在多个节点上,相互协同以提供服务。分布式架构对系统进行层次化、细粒化,然后按业务功能、模块设计等打包成独立的小应用,每个小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署单元,分离的小应用之间可通过远程请求或共享服务组件方式完成跨应用调用。该架构采用相对分散的中小型服务器,实现高内聚低耦合,具有可扩展性强、处理效率高、容错能力强等特点。此外,它还是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支撑技术,为银行IT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种架构各有优势,当前趋势是双架构融合。集中式架构能够保证银行资金账户的安全性、实时性、交易一致性;分布式架构可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小微客户提供高扩展性、多变的服务。在构建银行IT系统过程中,我国银行倾向于向集中式和分布式架构有机融合的架构体系进行转型。即对银行的核心业务坚持集中式的道路,对面向互联网的数据量庞大的非核心业务采取分布式架构,如数据分析、内部管理、大数据征信等。
1.1.2.软件系统中台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银行中台概念脱胎于互联网。中台的概念首先由阿里巴巴提出,是企业共享能力、共享数据的组织或平台。银行中台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快速组装的过程,本质是将银行的产品、流程、风控等进行多维度组装并上架到渠道,转变为商品并销售给目标客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无需编码,敏捷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银行中台分为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二者相辅相成。业务中台承载了银行的各个核心业务,将分散在不同渠道和场景的业务沉淀下来,实现能力复用和流程融合。数据中台是数据收集、加工、分析的中心,使用统一的标准,实现跨部门、多业务系统数据的统一管理,形成数据管理的工作环境,产出标准的数据成果,以供广泛的业务创新使用,是实现全渠道、全链路的敏捷业务能力的有效方案。数据中台的大部分数据来源于业务中台,进行加工处理后又返回业务中台为前台提供数据服务,或直接以数据类应用的方式面向前台应用提供API数据服务,二者相辅相成。
双中台模式支持业务、数据和流程的融合,是银行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银行IT系统建设起步较早,有着海量的历史数据和大量的在线数据,但数据质量很差,数据标准模型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大量的数据反而成为了银行系统运行的负担。另外,在强监管与统一风控的形势下,对IT设施的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双中台融合业务、数据、流程,可以消除不同业务板块核心业务链条之间的数据孤岛,摆脱烟囱式架构的束缚,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1.2.部署上,从本地到上云
分布式架构是云计算的实现形式,云计算是传统分布式的延伸。从集中式到分布式架构,面向的是计算任务;而与本地计算到云计算,更多是面向用户。集中式架构将资源部署在本地服务器上,而分布式部署在云上,云指的是一个提供资源的平台,上云的本质是按需取用资源、按量付费,大大提高了灵活性。而针对数据井喷且接入量仍呈指数上升的现状,分布式架构是最满足一个合格云平台的架构方式;同时,云计算改善了传统分布式的易管理性、用户友好性和弹性,是分布式面向应用的延伸。
核心银行系统入云是大势所趋,更轻量级的云原生崭露头角。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41.18%的金融机构已应用云计算,46.80%的金融机构计划应用云计算,共占比87.98%,以IaaS、PaaS、SaaS、微服务为代表的云化理念及技术成为银行IT的大趋势。更进一步,被《云原生架构白皮书》定义为“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一组架构原则和设计模式的集合,将云应用中的非业务代码部分进行最大化剥离,中断非功能性业务困扰的同时,具备轻量、敏捷、高度自动化的特点”的云原生架构也逐渐被运用到银行IT实践当中。
2.海外银行IT公司的实践为国内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海外Fintech公司已在银行IT架构最前沿展开实践。下面四家银行IT公司都以云原生为依托,同时借助近十年来崛起的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机构的IT架构和服务方式,为国内银行IT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经验。
2.1.Mambu:可组合理念下的云原生银行平台
金融科技独角兽Mambu创立十年已完成六轮融资。Mambu于2011年在德国成立,为金融机构提供云银行平台,使其能够快速创建和推出贷款和存款产品,降低传统核心银行系统或内部定制解决方案的成本和复杂性。Mambu最初服务于欧洲地区的零售银行、网上贷款平台和小额信贷机构等,2016年12月开始涉足亚太地区。成立十年,公司已服务4300万终端用户,为6000+存贷产品赋能,覆盖50多个国家/地区的160多个客户,其中包括N26(德国虚拟银行)、OakNorth(伦敦新兴数字银行,欧洲最具价值的金融科技独角兽)等知名机构。截至2021年1月底,Mambu总计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近两亿美元,平台估值超21亿美元。
2.1.1.定位纯SaaS金融平台,单点切入后逐步扩张
团队叠加技术基因与服务理念,专注金融云平台。创始人Eugene Danilkis拥有人机交互和计算机科学学位,曾在NASA任职,电脑科技经验丰富,团队中另有多名技术领域的资深专家;首席客户官深耕金融科技行业20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公司的聘用岗位中技术+销售接近70%,二者叠加构成了Mambu良好的发展基础。创立之初,Mambu就将自己定位为专注于提供轻型服务的SaaS平台、繁琐核心银行系统的精益替代品,使用云服务AWS开发了专门的金融云平台,以API形式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快捷、灵活的银行核心系统技术支持。
Mambu云平台业务线涉猎广泛。现已从小额贷扩展至涵盖贷款、存款、转账等绝大多数银行核心业务的技术支持,还为机构提供了流程与风险管控、任务与会计处理、交互UI界面设计等模块功能,以及专门的咨询、培训、专业服务,金融机构可自行设计其业务流、审批流,系统支持自动生成业务报表、人员绩效报表等。
客户群体采取单点切入再向外扩的战略。大客户往往风险偏好较低且定制化水平较高,2015年以前大多尚在使用传统核心系统。作为小而美的IT供应商,Mambu选择单点切入,先向中小微企业金融贷款机构等提供小额信贷的技术支持,以验证自身实力。十年后的今天,大型金融机构对云的应用度稳定增长,未来的趋势是全面上云。因此,Mambu的客户群体逐渐向盈利能力强的金融科技独角兽和付费能力强的顶级银行靠拢,典型客户如OakNorth(伦敦数字银行)、ABN AMRO (荷兰银行)。
2.1.2.基于云原生的组合型银行架构打造Mambu核心竞争力
完全标准化的SaaS有两个痛点。如果说传统的核心系统是每个企业都要各自挖一口井才能用水的话,那么SaaS就是集中供水,按量缴费,大大降低了边际成本。但是标准化带来了一个问题:各家想喝不同口味的水怎么办?因此,SaaS如何适应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这是第一个痛点。此外,企业同时使用众多不同的云服务,数据和业务难免分散化,SaaS厂商如何解决多平台联通,这是第二个痛点。Mambu基于云原生的可组合银行架构完美解决了以上问题。
可组合银行架构是什么?传统的核心银行平台将用户锁定在在具有硬编码集成的单一核心银行堆栈中,平台代码和租户代码的耦合比较紧,无法适应变化。而可组合架构能由多个模块多种服务组成,对于每种服务而言,不管内部有多复杂,开放出去的接口都只专注于一件事情。这些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像Linux的管道一样,灵活组合,根据需求随时变换平台的能力。可组合银行就是在灵活便捷地组装独立、配合用途的系统的基础上,使用纯 SaaS 技术快速部署和交付金融服务的平台。
云原生的银行引擎是核心。云原生就是利用云计算弹性、敏捷、资源池和服务化等特性,解决企业在开发、集成、等整个生命周期中遇到的问题,目标就是根据需求灵活、敏捷地向用户交付软件产品。基于云原生技术带给企业的应用开发的技术价值,可以大幅降低企业IT开发和运维成本,从而提升企业业务的效率和价值。银行引擎是用于创建和部署金融产品(如贷款产品创建)的中央模块,通过它在可组合银行中进行动态产品建模,创建符合客户精确要求的产品。其中贷款引擎(Lending Engine)可以通过综合信用风险评估提供贯穿信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存款引擎(Deposits Engine)帮助用户启动活期存款账户、透支和储蓄计划,并提供相关服务。
流程编排器位于可组合架构的顶部,协调和集成各个组件,是工作流设计的大本营。2018 年推出的Mambu Process Orchestrator (MPO)是传统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 API 驱动替代方案,这个可扩展的高性能平台围绕Mambu核心银行引擎构建,充当不同系统之间的中间层。MPO以低代码形式集成不同的SaaS和内部应用程序,为客户创建产品和功能,所有的组织程序、流程和控制都在MPO中建模,使用拖放式用户界面可以创建、调试和运行流程,通过API可以拉取、处理和推送数据。MPO还附带一个沙盒环境,用于在非生产环境中测试流程和工作流。
OpenAPI开放平台作为接口,构建银行IT厂商生态系统。Mambu以其核心银行引擎为中心,汇集了可以使金融机构构建可组合架构的技术供应商,提供可供编程的开放API接口用于整合生态圈所需的各种服务。包括连接ATM机系统获取线下存取现金功能,连接支付公司获取在线支付功能,连接征信局获取个人或企业信用报告等,各厂商像搭积木一样构造出统一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Mambu还推出了“Marketplace”,一个提供第三方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应用商店”,它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找到潜在的合作伙伴,并为与Mambu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更多展示机会。
针对痛点一,Mambu具有易配置和集成优势。低代码环境下,几乎所有企业都可以成为银行服务供应商,Mambu所见即所得的操作界面使客户仅通过几行代码,就能够根据业务变化的需要自行完成配置,中途也可以寻求客服人员的帮助。如此一来相当于拥有了PaaS可定义的能力,弥补了SaaS个性化能力的不足。同时,由于API 驱动和可组合的架构,Mambu核心很容易与最优秀的第三方解决方案集成和连接。因此,Mambu并不是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开放、灵活的平台,客户可以根据认为适合自己的服务进行强化。
针对痛点二,Mambu具有生态聚合优势。Mambu云银行向合作伙伴开放标准化API接口,通过聚合服务提供不止于单个供应商的金融服务,改变了传统厂商以自身产品与服务渠道为基础的业务模式,建立高度开放共享的金融服务生态平台。原来的竞争关系转化为竞合关系,各厂商紧密连接,互为流量与渠道入口,共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一体化、综合性服务,提升客户黏性,与生态各方形成共嬴。
2.2. nCino:轻型银行操作系统
nCino是一家提供银行业务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它将解决方案做成云端软件,以SaaS模式提供给客户。nCino于2012年成立于美国,2014年之前,它只为美国部分地区银行提供商业和中小企业贷款系统,2017年走向国际,陆续渗透北美、欧洲及亚太国家。截至2020年1月31日,nCino在全球已有1180家金融机构客户,包括美国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加拿大道明银行等。2020年7月1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大涨近200%。
nCino的产品是一套叫“银行操作系统”(nCino Bank Operating System)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体系,覆盖营销获客、开户、贷款业务、合规风控等前中后台全流程以提高银行系统的效率和透明度。根据不同的机构服务对象及应用场景,该体系具体包含七大解决方案: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零售银行、资产组合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融资租赁。
银行操作系统的架构分为三层。上层是各种应用业务系统,如贷款发放、存款账户开立、获客等,以实现上述7种解决方案。中间层是开放式的核心业务平台,基于底层技术来搭建商业流程自动化、风控合规管理、文件信息查询、全方位信息获取等平台能力。底层是一个叫nCino IQ的技术体系,2020年收购两家技术公司Visible Equity和FinStuite后,集成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发布nCino IQ平台,进一步提高解决方案的数字化、自动化、可预测、安全性。同时,底层和中间层都通过开放API对接外部体系,使公司保持技术开放性,并具有可扩容和按需配置的特性。客户登录nCino网站,签订订阅服务协议,就能从它已有的解决方案选择合适的服务,这是最主要的服务方式。不过,结合客户规模及集成方式,如果客户需求复杂,nCino也可能同咨询公司等第三方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务,搭建过程一般为3-18个月。
nCino有国际增长空间大和客户粘性高两个优势。首先,nCino在较少的国家拥有较多的客户,这跟它的商业模式挂钩。公司先打入客户某个业务线,做好某一个功能系统如存款开户、贷款发放,然后随着客户业务增长,业务线之间交叉销售、共享数据和功能的情况增多,nCino进一步优化和扩大在客户机构内的产品覆盖面,实现老客户的“向上销售”(up-selling)。nCino的国际扩张刚刚开始,上一财年第四季度国际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4%,在美国之外的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次,nCino的订阅费按使用人数收费,具有较高客户粘性。因为银行一旦采取了这套系统,就会花费很大的培训费用,而员工习惯了一套系统再换另一套的转换成本会非常高。nCino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速和客户留存率,2018-2020财年按营收计算的订阅收入留存率分别为183%、163%和147%。
2.3. Thought Machine:偏好高科技的核心银行系统
2014年成立于英国的Thought Machine通过云原生平台将区块链、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科技融入银行系统中。由前谷歌工程师创建的Thought Machine在产品组成上与Mambu相差不大,由云原生核心银行引擎Vault + 编排层Kubernetes构成,另提供无代码、微服务、定制化的智能合约。公司偏好高科技的研发和运用,强调区块链技术下银行平台的安全性,根据Craft数据库,公司员工中技术岗位占比达60%-70%,为四家公司最高。公司主要为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北美的大型传统银行、纯数字银行 (neobank)、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服务。
2.4. Zeta:业务线多元的全栈式新生代银行平台
不同于以上三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的Zeta最初并非SaaS银行平台,而是主营员工费用数字化管理及数字优惠券分发的Fintech公司。2016年推出的Optima云计算套件,提供数字化餐券、加油和旅行卡、医疗报销和礼品卡等服务。随后公司进行了业务转型,成为了一家面向企业端的全栈式新生代银行(Neo-Banking)平台,向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现代零售和企业金融科技产品的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客户,Zeta共开发了三条业务线。针对银行等机构,Zeta推出了建立在Omni Stack上的一整套Tachyon Suite产品组合,将从开户发卡到存贷款、个人财管等所有银行业务集成到一个现成的、可定制的移动应用程序Zeta Tachyon Mobile上。与上述三家公司相比,Zeta的特色在于创建了第一个贯穿银行业务全周期的堆栈,这是此类产品首次开发并应用于金融行业。针对金融科技公司,Zeta推出嵌入式银行平台Fusion,Fusion提供API和SDK,将一家或多家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金融科技分销商的应用程序中。Zeta还开发了第三条产品线,名为Enterprise Payments Tech的第一个云原生API移动端就绪平台(mobile ready),这是一个模块化平台,旨在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够为其客户开发、运营和管理定制的礼品、福利解决方案、RnR和T&;E解决方案。
2.5.海外银行IT公司的云化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四家公司的SaaS平台从支持银行非关键业务入手。银行等机构的需求是将更多精力花在零售业务、资金管理等金融核心系统业务上,诸如提升网点营业厅生产力、人力资源、客户分析或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数字化等非核心业务是银行IT打开SaaS市场的突破口。
四家云原生银行平台公司收费标准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订阅费+专业服务费的商业模式。一方面,订阅制毛利率高,规模效应强,几乎没有边际成本,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其中值得一提的是,Mambu收取的订阅费是客户相关业务收入的提成,较之固定费用具有更充足的弹性和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服务费是为客户成功部门付费,业务上云之后如何快速得到支持和响应是金融机构关心的另一个问题。这方面四家公司均提供专属服务团队,24小时在线指导,提供高效的服务保障、多样化的支持计划,以及支撑上云前、中、后全流程的专业技术服务,加速实现其业务价值,同时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留存率。
Mambu连续两年获挑战者称号,是国内银行IT建设最有力的借鉴。Garnter在2019及2020年的核心银行系统魔力象限中给予Mambu挑战者的称号,而领导者象限的公司多为全面涉猎的综合银行IT供应商,纯云原生赛道仅有Mambu一家上榜。与此同时,Mambu提出的可组合银行架构作为封装的业务能力(Packaged Business Capabilities)的典型,也被Garnter列入技术成熟度炒作曲线中,被认为是中台概念的延伸,其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银行IT转型提供有力借鉴。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