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钛媒体App独家获悉,小牛电动创始人胡依林再次创业,新公司“时研家”TIMEZ已经完成种子/天使两轮融资,由Capital O领投,IDG Capital、梅花创投、什么值得买、小牛电动、时研家创始团队和个人投资者跟投,总融资金额5000万元,投后估值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胡依林于2014年9月创办牛电科技。2015年6月,小牛电动对外首款产品——小牛智能两轮电动车N1。任职期间,胡依林担任公司CIO (首席创新官,Chief Innovation Officer)、董事、设计师。
“目前我依然是小牛电动的董事,但主要精力放在新公司业务上。”胡依林对钛媒体App表示,在小牛电动工作期间,他的工作范围从最初的两轮电动车产品定义,延伸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智能体验设计、大数据、云服务、动力电子、智能电子品牌,甚至是市场营销等环节。
胡依林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适合管理繁杂事务的人,更擅长的是去做产品观念的输出和研究产品的方向,但公司大了之后又不得不分精力去管理。于是,胡依林选择从小牛电动离开,在自己最喜欢和熟悉的三个领域摩托车、汽车和手表中,选择了腕表行业作为创业方向。
“当年我创业做小牛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电动车一年也就是个一、两百亿元的生意,但早在 2013 年这就是个千亿级的市场。”胡依林表示,腕表行业也是如此,每年这个行业在中国的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了2400亿元。其中,一级市场为1000亿元左右,二级市场(也称二手市场)为1400亿元。
对于腕表行业而言,虽然互联网模式已经发展多年,但由于腕表“一表一况”的非标准化属性,二手腕表的交易依然停留在微信群等私人交易范畴,腕表鉴定则主要依靠鉴表师傅的经验。
为了改变腕表行业传统的鉴定和交易模式,时研家则试图通过AI技术和大模型,将各个品牌的大部分腕表产品拆解形成结构化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模型训练。目前,时研家平台首批数据分析工作涵盖了超过1.3亿条文字数据和1357万张腕表图像,系统已上线支持超过十万款腕表。
借助模型训练结果,用户上传图片,平台可以通过图片辨认腕表的品牌和型号,并提供详细信息。鉴定环节,通过机械臂矩阵采集、影像显微、金属成分质谱分析、瑞士原厂功能检测仪器等采集腕表多维度数据后,AI则能自动比对生成鉴定结果。
同时,时研家与全球大型腕表零售商建立数据合作,将线下腕表的成交额与线上公开报价等多维度数据收集整理,不同的数据源相交叉、反向验证,之后通过开源大模型的能力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以此形成全球腕表行情指数。
“当时研家平台完成了腕表的信息、数据、鉴定等环节的搭建后,未来平台也会上线腕表交易板块,但还需要再积累一定的时间。”胡依林表示,目前公司的主要工作是积累平台用户,目标是一年达到一百万注册用户。
以下是钛媒体App与胡依林对话内容,略经编辑:
钛媒体App:你是什么时间决定离开小牛电动?原因是什么?
胡依林:我大概是2022年年初走的。离开的原因主要是,我擅长做的事情是输出产品的观念、去看产品的方向,而不是去管特别多的团队。以前,小牛一年只做3—5个产品,我可以应付得过来。但当整个产品线被拉得越来越长,而且每一个事业部下面必须从头跟到尾,我需要负责的事情就变得了越来越多,这不是我所擅长的。
钛媒体App:你具体都要负责哪些事情?
胡依林:我最早负责产品定义,然后延伸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智能体验设计、大数据、云服务、动力电子,甚至是市场。选择从小牛离开后,我就不用再管这些具体的业务。但也不是真的完全离开,我依然是小牛电动的董事。
钛媒体App:从小牛出来以后,都看了哪些方向?
胡依林:我做产品差不多做了快十年,本身的产品能力以及方向把控能力还是受到了大家认可,一些小范围的圈内人就会愿意过来聊,比如做智能家居、智能机器、游戏,甚至是VR、 AR 眼镜等,看了蛮多方向。
不过,我的性格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当年做小牛电动车,是因为我找不到这样的产品,市场上没有一个符合我们年轻人身份认同的电动车产品,然后长得又好看又智能。
我人生喜欢三件事,摩托车、汽车、手表,其实都跟机械相关。摩托车上,我做了小牛;汽车,牛创汽车(小牛创始人之一李一男的造车项目)前期的产品定义,我也参与了。第一件和第二件干过了,第三件有没有什么值得我去做的事情?有没有什么能够去解决我个人,在过去十多年里面玩这个东西所体会到的问题或者痛点?这就是时研家的出发点。
钛媒体App:你所看到的腕表行业的机会在哪?
胡依林:举个例子,我此前对于中国腕表市场的认知是,这个行业大概是有200亿元的市场规模。就跟我创业做小牛一样,所有人都认为电动车一年也就是个一两百亿的生意,但早在2013年电动两轮车就是个千亿级的市场。
做前期调研时,我们发现腕表行业在中国每年有2400亿元的市场。其中,一级市场大概有1000亿左右,二级市场有1400亿。以瑞士这个单一国家为例,其在中国每年大概就有500亿元的一级市场销量。于是,我认为这个市场有机会,前期自己投资了1500万元,先冷启动。
钛媒体App:市场足够大是一方面,你觉得可以如何改进现有模式?
胡依林:传统腕表的二手交易都是靠微信群,鉴定则靠师傅的经验,而且一表一价。用户想知道一块表的价格,通常要找人一个个问,然后上论坛、小红书、抖音去看。
而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将离散的价格统一体现到线上,建立全球的腕表行情数据。平台的数据来源,第一个是线上的公开报价;第二个是用户粉丝自己的报价;第三个是我们在全球五个不同区域跟线下零售商合作,每周互相交换数据。不同的数据源必须相交叉、反向验证,之后通过开源大模型的能力分析数据,以此形成行情指数。
钛媒体App:第一步是数据收集,整理解决信息差的问题,第二步就是鉴定?
胡依林:对,我先说一下腕表生产目前的状态。全球范围内,大部分腕表都是CNC 大规模流水线出来的,包括劳力士、浪琴等这些主流品牌。所以,他们的机芯、规格、用料等标准参数都是固定。所以手表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缩小了无数倍的汽车,完全可以用一套工业自动化的流程来做手表鉴定。
比如我们开发了一整套的工业机器人激光扫描,选择了KEYENCE彩色激光扫描探测,确定腕表基础数据的标定。标定之后所有同类型的产品过来的时候,可以在300秒以内完成所有的拍摄。通过正面、反面144张照片的超高清分析,AI可以自动判定腕表真假。目前,训练的AI智能识表的功能,可以通过自己上传照片,在平台cover的9800款表中识别率基本在85%以上。
对于腕表材质分析上,我们引入了汽车电子行业2微秒级别的显微CT,对每一块表做1200次的断层扫描,就能得到这款表所有材质比例的分析数据。通过X光谱分析仪,我们能够分析到所有的金属材质中, 0.5% 的细微元素差别。这些都是此前行业从来没有的鉴定方式。
钛媒体App:会有一个预期吗?在多长的时间之内,平台上线交易功能,并且有正向现金流?
胡依林:会有一个预期。我们更多会在用户基数上考虑,预计一年达到100 万用户。短期之内整个盈利的模式是做鉴定服务,之后再做腕表交易。
钛媒体App:你们研究过得物吗?得物平台上也有腕表交易。
胡依林:研究过,我是这么认为的——不管哪个平台,没有人在那同时买200块钱的东西和2万块钱的东西。
另外,腕表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的硬件和科技投入,以及对整个的体系要有更清晰的了解。互联网软件和工业自动化,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行业,软件硬件结合以及integrate(整合)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只有看别人有没有专注地做这件事情。不管是数据前期的采集、清洗,以及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这个不是拥有大用户量或者砸钱能干成的。(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
暂无评论内容